|
财经学院简介
学院历史财经学院始于1953年创建的西北畜牧兽医学院畜牧系农业经济教研组,1984年开办农牧业经济管理专科,1988年成立农业经济系,2001年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4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17年更名为财经学院。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渐进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本专科毕业生8500多人,硕士研究生830多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办学条件
学院现设有甘肃省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班(一本)、金融学(一本)、农林经济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市场营销等6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973人。设有农林经济管理、区域经济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农业硕士(农村发展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为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现有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2人,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67人,留学生11人。
学院获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基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 甘肃高校新型智库“甘肃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开发研究中心”、甘肃省高等学校农产品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等四个省级科研平台。另设有“区域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组织”和“经济方法应用”等3个校级研究中心。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特洛伊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10多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可以获得甘肃农业大学与美国高校的双学位。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教授 7人、副教授28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7人。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1人,第二层次1人,甘肃省“四个一批”理论骨干人才1人。
学院专业【一本】农林经济管理(基地班)(120301)特色优势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本理论素养和相关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国家农林政策与法规,了解国内外农林经济管理的发展动态,适应农业经济国际化发展要求的高层次农林经济管理人才。通过实行学生学业淘汰、优化培养方案、名师单班授课、全程导师负责制、高比例保送硕士研究生等方案,以农林经济管理理论为核心,围绕农村经济社会调查和农林经济管理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农林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政策和方法的研究,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管理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 农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营销学、物流管理、管理心理学、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业宏观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各类涉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和综合经济部门从事企事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金融财会、经济管理等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1/3的毕业生保送或考取了硕士研究生。
【一本】金融学(020301)特色优势 金融学专业以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实习实训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金融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注册金融分析师(CFA)、注册金融理财师(CFP)和相关金融从业资格的知识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全国性专业竞赛和实践实训等途径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使毕业生能够胜任银行、保险、证券、财务公司等领域的工作并具有公司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设有学术性社团“金融学协会”,通过举办“中国银河杯”大学生金融挑战赛、“大智慧”全国金融精英挑战赛、点钞大赛等系列专业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使学生成为具备扎实金融理论基础和掌握金融实务技能的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计量经济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优秀学生干部可参加“推免辅导员”、“省委组织部选调生”等选拔。
农林经济管理(120301)特色优势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托农林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建设,能够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农林业科学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基本方法与技能,熟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和熟练的管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设有学术性社团“农林经济管理协会”,旨在通过举办 “解析高手”案例征集分析大赛等系列专业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政策研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农产品国际贸易、企业战略管理、比较管理学、公共关系学、逻辑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法概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财务会计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各类农林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和综合经济部门从事企事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金融财会、经济管理等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
财务管理(120204)特色优势 财务管理专业具有深厚的数理背景,注重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培养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诚信品质,精通会计、财务管理、税务、法律、金融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业务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设有学术性社团“ERP沙盘协会”,通过ERP沙盘创业联赛等系列专业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财务核算、资金运作以及投融资分析等方面能力。
主干课程 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中级与高级)、财务管理(中级与高级)、管理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证券投资学、经济法、税法、审计学、资产评估、财政与金融、成本会计、电算会计、企业资源计划(ERP实训)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银行、证券公司、会计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政府和各类企业,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实务、管理、教学和研究工作,可参加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等行业资格考试。
经济学(020101)特色优势 经济学专业依托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优势,在课堂全面推行案例教学法和在课外开展专业拓展训练。选用有案例分析的国内权威教材,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跨专业考研和就业时的行业选择上,迁移能力和渗透能力显著增强。设有学术性社团“经济学协会”,旨在通过举办“经济学知识大赛”、“经典著作宣读”、“身边的经济学调研大赛” 、“七一经济论坛”等专业学术活动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能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企业管理、经济学说史、农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投资经济学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国内知名大中型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
市场营销(120202) 特色优势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推销服务、物流管理、零售管理、市场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业人才。设有市场营销专门实验室、电子沙盘模拟实验室,并通过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实践学习、顶岗实习等环节,提升学生专业视野和工作能力。设有学术性社团“市场营销协会”,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家和省级专业竞赛、“校企合作市场营销大赛”等,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能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干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合同法、推销学、广告学、物流管理、商务谈判、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服务营销、品牌管理等。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公务员、事业单位、银行等考试,可出国留学,可在各类工商企业、商务部门、营销咨询、营销策划单位从事市场营销和商务策划工作,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商业、贸易、企业、进出口公司、金融机构等从事市场营销、贸易、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工作。
科学研究学院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研究平台区域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校级研究中心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拓展。五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甘肃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达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0余项,科研总经费达500余万元。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7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建成校级重点、精品课程10多门。
培养特色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培养渠道,增加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学院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模式,学院与省内相关业建立合作培养协议,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训件。现有实践教学基地10个,每年选派到基地实习学生人数达500多人,基本满足了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专业实习与实训的需要。
学院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盛彤笙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表彰优秀学生。同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等各类助学金和“科研助理”、“行政助理”等勤工助学岗位进行帮扶和资助。
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立足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发展能力,构建了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化教育”为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合格财经人才。
联系方式: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营门村1号(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邮编:730070
电话:0931-763-2490
0931-763-1233
欢迎大家报考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
文章转载地址:甘农大财经院就业中心
甘农大财经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资讯 |
|